close

  農村村級集體經濟在保障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提供農村公共品、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村級集體經濟面臨著關鍵字廣告發展水平低、發展路子不廣等瓶頸,一些農村甚至根本沒有集體經濟。
  如何破解難題?晉江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發展不同類型的村(社區)級集體經濟,形成了三種較為穩定的模式。這不房屋二胎但給村(社區)帶來可喜變化,廣大群眾也從中受益。
  盤活溢餘土地,建市場綜合樓莊臣,租金用來改善村裡的衛生、治安狀況,外來工感到很踏實
  5日下午,晉江市陳埭鎮蘇厝村。剛步入村子,記者頓覺耳目一新,大街小巷特別乾凈;每隔幾百米,就能看到一個高清視頻監控支票借款探頭,不時還有巡邏隊員從身邊經過。整個村子安靜和諧。
  蘇厝村地處城郊接合部,轄區面積2.2平方公里,外來人口達到8000多人。過去,這裡治安案件頻發,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太平洋房屋嚴重影響。
  60歲的村民蘇燕芳對此感觸頗深,她的2個子女在外打工,家裡只剩下她和老伴。儘管沒啥值錢的東西,家裡可沒少遭小偷光顧。那時,村民的自行車、摩托車、家用電器被盜是常有之事。更讓老人難受的是,村裡的衛生狀況特別糟糕。“只要往小巷深處一走,你就能聞到惡臭,髒亂差現象一覽無餘。”蘇燕芳說。
  村民們想了各種辦法,都無力改變現狀,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村財。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村集體土地陸續承包入戶,沒有土地就發展不了集體經濟。“我們幾次要村民集資,都因為意見不統一,最後不歡而散。市裡每年都撥一筆錢,但數額有限,請人打掃衛生都不夠。”村支書蘇維明說。
  如今,這種窘境已經一去不復返。去年9月,蘇厝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將土地整理和拆遷安置後的溢餘土地,統一划歸村集體管理使用,將500多萬元徵地補償款投建一棟市場綜合樓。從立項、用地、辦證到最後的施工、驗收,晉江市全部給予綠色通道。今年11月21日,占地1500平方米的蘇厝市場綜合樓剛一揭牌,攤位和廠房就被預訂一空。僅租金收入一項,一年就達到60多萬元。
  “我們拿出40萬元,將全村的衛生承包給一家保潔公司。該公司承諾除一天2次大掃外,還會安排兩名保潔員,全天動態清理衛生。另外的20萬元用在治安上,我們將原來的13人巡邏隊伍,擴編到18人,還提高了隊員的工資待遇。”蘇維明說,“這筆錢一投放下去,效果馬
  上凸顯。村裡衛生狀況大為改善,治安也明顯好轉。”
  採訪中,記者遇見租住在蘇厝村的雲南籍外來務工人員王銀,他正拿著一面錦旗,準備送到村委會。“要不是有村裡巡邏隊,我新買的電動車就沒了。”王銀告訴記者,11月22日凌晨,小偷盯上了他剛買的電動車,剛撬開鎖,就被巡邏隊發現並擒獲。“村裡治安越來越好了,我們在這裡打工,心裡更踏實了。”
  產權置換,集體資產實現增值,村裡有錢投入公共服務領域,村民們感受到溫暖
  6日,池店鎮華洲村集體安置房現場,一排排樓房和店面已封頂,進入後期的裝修階段。與其他安置房不同,這裡1000平方米店面和4500平方米住宅的產權歸華洲村集體所有。
  華洲村地處晉江市北部,泉安公路貫穿而過,有人口1600多人。“按現在的市場價出租,光這些店面,一年就有50多萬元收入。有了這筆錢,村裡的衛生、治安狀況可以得到改善。我們還打算為老人建一棟養老院,為孩子建一座幼兒園。”村主任徐丹芳告訴記者,“這筆村財來之不易,歷經了多次村民代表大會才通過。”
  2011年,晉江城北項目改造,華洲村整村拆遷,與其他兩個村一起併入橋南新區。村委會的兩幢綜合樓(店面1000平方米、住宅4500平方米)也被列入拆遷規劃,按市場評估價,集體土地所獲貨幣補償金為1425萬元。“當時,村民們把這筆錢分光吃凈的呼聲很高。”徐丹芳說,經過村幹部三番五次地做思想工作,全體村民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由市政府統一規劃建設,華洲村補齊建築差價116萬元,置換相同面積的店面和住宅。
  “如今,這部分集體資產已經增值1000多萬元。”村民陳明說,“2005年,華洲村的一棟辦公樓也被徵用,由於村民們強烈反對產權置換,每戶分到1萬多元。可沒過幾年,這部分資產就翻了一番。由於沒有村財,大家各顧各的,村裡的衛生和治安狀況很差,老人孩子都感受不到集體的溫暖。在農村,公共服務領域還是要靠集體供給的,沒有了集體經濟,要大家掏錢來做,難度很大。這次,我們總算做對了。”
  徐丹芳告訴記者,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用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允許發展方式的多種多樣。下一步,他們打算成立村級資產管理委員會,力促資產保值增值,同時規範財務管理,詳細公開每筆收支,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公司運營,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推動公共事業逐漸完善,社區居民、流動人口都能受益
  “我只花了十幾分鐘就辦好了暫住證,很方便!”7日,在晉江市青陽街道陽光社區,江西贛州籍小伙子陳曉楓對社區行
  政服務中心的辦事效率很滿意。
  陽光社區面積1.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33人,而流動人口有7000多人。社區對轄區內暫住一個月以上、年滿16歲的流動人口,實行登記辦證“一站式”服務,而且大多數服務是免費的。不僅如此,社區居民的福利保障也走在全市前列: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可從集體經濟收入中分紅4500元以上;自1993年起,社區居民幼兒免費入托;社區60歲(女58歲)以上老年人,每月可領取生活補貼300元……
  “這一切,都離不開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陽光社區黨委書記王金聰告訴記者,陽光社區以前叫青陽村,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上世紀90年代初,原青陽村開始從村民手中收回土地進行統一經營,併成立青陽工貿總公司,負責集體資產的管理和投資運營,實現了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近幾年來,陽光社區充分利用地處晉江中心市區的有利條件,以社區居委會為發起主體,社區集體、企業、農戶共同出資,帶動整個社區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目前,社區擁有4家自營集體企業、5家集體入股合資企業,自營物業出租面積4萬平方米,社區年收入達2300多萬元。陽光路商業街已成為目前晉江市區最繁華的路段。
  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保證了社區公共事業的投入。2006年,社區創建了警務室,配備了90套“電子眼”,在大街小巷形成了完整的電子監控網絡。同時,組建了一支由社區退伍軍人、酒店保安組成的治安巡邏隊伍,在轄區內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邏。2007年,社區還投入100多萬元,建成面積近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免費向社區居民、流動人口開放。
  (原標題:集體經濟“長個兒”百姓實惠接踵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ttoirc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