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麗蘭州》:書寫一座城市的精神風骨
  展現蘭州歷史文化底蘊的大型文學叢書《美麗蘭州》。
  《美麗蘭州》詩歌捲副本封面封底。
  從詩歌到散文、雜文,叢書《美麗蘭州》完完全全是從文學的角度來描摹蘭州這座城市的。
  黃河、白塔、文廟……像打開了一扇窗戶,蘭州的歷史文明和現代文化,在藝術的筆端,從內在到外在共同架構起了這座城市的氣質風骨和精神魂魄。
  一套文學叢書
  按照汪小平的最初想法,《美麗蘭州》文學叢書的規模應該要比現在的宏大,他想“搞一套大型叢書,時間跨度60年,從文學的角度對蘭州這座城市進行梳理和闡述,讓外界對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已面世的《美麗蘭州》是一套包括了詩歌、散文、報告文學、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四個捲本的文學叢書,該叢書收入的是在蘭州、在甘肅乃至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優秀作家和詩人歌頌、描述蘭州的作品,使蘭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得以全新體現。
  儘管自己的設想未能得以實現,但作為主編,汪小平覺得自叢書面世後得到的“還不錯”的反饋聲中,還是達到了“整體呈現蘭州”的出版目的。
  女詩人王琰是《美麗蘭州》文學叢書的責任編輯,她說自己用了很多時間尋找許多和她一樣的寫作者與這座城市的交集,“這套叢書除了廣泛徵稿,還約請了在蘭州、在甘肅乃至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優秀作家,專門撰寫歌頌、描寫蘭州的作品。”給王琰留下深刻印象的像葉延濱先生,他欣然接受約請併為蘭州新區激情撰寫了一首名為《奇跡之歌》的詩作,還有年事已高的汪玉良老先生,他在接到約稿之請的很短時間內就揮筆創作了一首長詩《歡歌唱響,魅力蘭州》,老先生不減當年的才情讓王琰他們敬佩不已。
  一直以來,汪小平形容蘭州,總說的一句話是,“遍地珍珠,一地雞毛”,話里話外流露的是“愛之切,恨之切”的情感。他解釋此話的意思是“論單論個,蘭州在各個領域的人才就像珍珠一樣多,但就是沒有串成一串,沒有形成整體氣候,所以就沒有像西安‘長安畫派’那樣拿得出手的品牌”。
  幾個月前,一場名為“黃河之都·金城蘭州-蘭州市美術書法攝影作品晉京”的活動在京城藝術界產生了較大反響,身為蘭州市文聯黨組書記的汪小平以活動承辦者的身份全程參與了這些活動。此行也讓汪小平再次感受到“一串珍珠要比一顆珍珠更耀眼”,他說一直以來希望將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品格風骨、時代風貌還有壯麗景緻,用藝術的載體呈現給全國乃至世界。“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美麗蘭州》是我們繼續探索將滿地珍珠串成一串珍珠的一種嘗試。”
  詩意的城市
  詩人李滿強總是在努力尋找一個詩意的蘭州。
  李滿強不是蘭州人,他的家是距離蘭州幾百公里的靜寧。上世紀90年代中期,蘭州對他而言,是家裡老人們口中的一些故事的零星印象。“在上大學之前,或者1995年之前,我去過最大的城市就是靜寧縣城。而蘭州,無疑是我心目中的很大的城市。但在很小的時候,老人們講解放前在蘭州賣水的故事,講日軍的飛機轟炸蘭州的慘烈場景,講黃河上遊蕩的羊皮筏子……”
  後來,終於到了蘭州,在一個叫龔家灣的地方生活了3年。在收入《美麗蘭州》叢書中的《都市裡的村莊》里,李滿強用文字鋪成了這樣的往昔:周末我經常兀自這個城市裡到處遊蕩,我想更多地瞭解這個城市。但直到我後來離開,我發現,我對她知之甚少。畢業之後,經常出差或者從外地回來的時候,會在蘭州逗留,對我來說,蘭州更多的是一個中轉站,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香味撲鼻的牛肉麵。
  不過,中轉站還有牛肉麵,這都不是李滿強找尋的真正的蘭州。“其實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我都在努力尋找一個詩意的蘭州。”甘肅素有詩歌大省的美譽,一個事實是,以蘭州為中心的板塊是撐起這面詩歌大旗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上學的時候,經常是周末,李滿強說他總會騎著一輛渾身作響的自行車,一家家敲開那些報社或者編輯部的大門,去拜見他心目中的詩者:老鄉、李雲鵬、何來、高平、張子選、彭金山、陽颺、人鄰……乃至於後來更年輕一些的娜夜、葉舟、古馬、才旺瑙乳、草人兒、於貴鋒、郭曉琦等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北京和成都,很難有哪一個省會城市能聚集如此多的優秀詩人。他們用自己的詩行築就了一個精神高地。那不是地理意義上的蘭州,而是一個被黃河水滋潤的蘭州,是一個被詩歌的光芒照耀著的蘭州。對我印象至深的,是詩人葉舟、高凱他們發起主辦的詩歌之夜活動,它讓我對蘭州心存溫暖和詩意的期待。”  (原標題:《美麗蘭州》:書寫一座城市的精神風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ttoirc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